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叁次会议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联系,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总书记的讲话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培养科技创新和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聚焦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培养模式的升级和变革。
作为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和高校科学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首要任务,是持续强化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确保其成为支撑科技创新、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研究的强大后盾。只有不断攻克科技前沿难题,才能为未来的产业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我们必须重视并不断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年轻一代科学家,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涵盖理科、工科等全领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研究方向,如生物医学、量子科学、人工智能及纳米科学等领域,持续加强人才培养,为科技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在提升自主培养能力上下功夫,通过校企地联合等方式,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具备创新精神、符合科技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下功夫,将高等学校和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推动全社会终身学习上下功夫,优化人才结构,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形成各类型各层次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