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他们是我的幸运。”自动化系副研究员陈章所说的“他们”,是自己作为青年教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时的学生们。自06班是2020年入学自动化系的本科生班级之一,“积极”“温和”“负责”是自06班的学生们对班主任陈章的共同评价。学生们说,陈章老师总能在关键时刻让他们“走出焦虑和迷茫,从混沌中豁然开朗,坚定不移地前进”,引导他们“扩展认知事物的方式,学会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
回顾四年来与同学们的相处,陈章更愿意强调班主任工作带给自己的珍贵经历;相比自己承担的其他工作,陈章更愿意将班主任工作视为“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经历”,并作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来全心对待。
尊重学生特点,凝聚优良班风
面对来自各地、尚显拘谨的优秀学生,如何引导大家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是陈章走上班主任岗位的第一个挑战。

陈章
“一旦形成了好的班级氛围,后续整个班级发展都可以进入良性循环。”陈章相信,优良的班风和学风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培养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韧性。因此,从大一入学的第一次班会开始,他就提醒学生们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存在较大差异,强调了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多次利用与学生们一起聚餐的机会进行交流,了解班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营造团队协作的班级氛围。
在学业上,陈章是“及时雨”。当有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学习压力较大、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而产生困扰时,陈章常用自身学习成长的例子加以启发和鼓励,“四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初速度固然重要,但加速度才决定你最终能到达的位置”。在大二学年,他引导学生们开展共享学习资料、宿舍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经验分享与例行答疑等活动,在班级内形成了良好的互助学习风气,促进班级成绩的整体提升。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自06班的平均成绩实现了逐年提升,没有一位同学掉队。自06班共获奖学金21人次,3人获得校级优秀奖励,班集体还连续两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良学风班”,自06团支部多次被评为“清华大学甲级团支部”和“自动化系甲级团支部”等。
以信任为基石,架起沟通的桥梁
随着年级的增长,自06班的学生们开始对未来产生困惑和迷惘:本科毕业后选择攻读硕士、博士还是就业?以后应该从事什么工作?想做科研,如何联系导师、了解不同导师的方向……面对学生们心中的这些问题,陈章发起了“师生面对面”的一对一交流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每周抽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章给自06班开班会
在生活中,陈章是“贴心人”。学生们说:“我们和老师之间没有隔阂或者距离,当陈老师得知我们的困扰时,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关怀。”在学生们准备推研和毕业设计时,他会主动帮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最终,自06班的学生在毕业时都有了满意的去向,全班叁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称号。
“他们有信心,我就有信心!”陈章总结自06班成功的“秘诀”时说道。
既是引路人,也是同行者
“我以为自己还算年轻,能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后来发现我们还是不太一样。”尽管陈章从学生转变成为老师的时间不算长,但他意识到了与学生间存在“代沟”这一客观情况:自06班学生们的成长环境、接受到的教育和文化比较多元,交流方式、做事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对于陈章来说,班主任工作既是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作为引路人,陈章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志趣和家庭背景都做了深入了解,争取与他们建立起最舒适的交流方式,提供最恰当的建议,让每位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作为同行者,四年的班主任工作让他对作为一名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悟,“能够尊重‘00后’的风格”,学会了做一名“不扫兴”的班主任。在学生们眼里,陈章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陈章等教师与自06班毕业合影
如今,自06班的学生们虽然已各自奔赴新的人生旅程,但依然与陈章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走出校门的学生也常常主动联系陈章、交流近况,还有学生专门回到学校向他寻求职业规划的建议。
“无论走到哪里,能有担当,能挑大梁,能给母校增光添彩。”这是陈章对学生们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