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立足“美丽中国”,放眼全球环境

2025.03.28

    文字

    陶天野


    图片设计

    梁晨


    资料提供

    教务处  环境学院


    编审

    刘蔚如&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周襄楠

    张歌明  张莉

    李萍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20世纪80年代,大气污染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为填补教学和研究资源的空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教授联合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广大教授等几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批准下,编写了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该教材于1989年5月出版,时至今日,已更新到了第四版,每年发行约2万册,在全国相关课程中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它被评为“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国家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高校本科优质教材课件……

一本基础性的教科书,何以载誉多年,一版再版地成为全国上百所高校、无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和从业者的参考书?

其核心原因,用郝吉明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本“站着写”的教材,而不是“趴着写”的教材。“所谓‘趴着写’,就是只注重自己的学问。而这本教材是站在社会的需求上,把社会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和技术的问题相结合来编写的,我非常自豪。”他说。

郝吉明

“好教材要具有适合国情的先进性。”这是1992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获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后,郝吉明在编者心得中写下的话。在他看来,比起单纯传授理论,围绕中国本土的、切实的问题进行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更为重要。因而这本教材围绕着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全面、复杂的国家工业体系展开。此后每一版的改进中,很多内容也会随着时代变革而更新。譬如,1998年北京市首次针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实施严格的新标准,机动车污染治理便随之成为第二版教材的一个重要模块;联合国2013年通过的《水俣公约》、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将汞和二氧化碳列入燃煤污染的讨论范围,教材在第叁、四版中扩充了此项内容。

在“不变”的立意中贯彻“变”的法则,使《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多污染物全过程污染防治理念”为指导的内容体系。正如郝吉明长久以来所强调的:“大家不能只关注一个烟囱的事。”

跳出烟囱,才能看见苍穹。比大气污染末端治理更重要的,是构筑全过程、系统性的知识方法。从这个视角来看,2021年更新的第四版教材与最初的版本已是大不一样:机动车部分,单一的尾气治理被扩展为对“车-油-路-企”的整体控制,并强化了新能源汽车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空气质量模型部分,针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模拟与系统治理被着重提出;“挥发性有机物(痴翱颁)污染防治的全面纳入”和“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是两大亮点,前者反映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从一次污染物向二次污染物转变的战略性调整,后者则是放眼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局势,呼应了中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提出的“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


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污染防治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郝吉明认为,即便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样基础性的教材,也应当以此为目标,始终将知识传授的使命与人类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相关联。

“不过,这依旧是一本教科书。”郝吉明强调,“主要任务是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讲清楚。”

对于一本教材而言,丰富的主题内容和细致的知识讲解之间总会有些张力。例如,气象中的风速、温度梯度等基础概念是要纳入教材的,因为这是讨论大气扩散模型的基础;空气质量模型的运算等复杂内容,在课堂讲授外更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这时就要以“将学生引进门”为第一要务,适当为学生留出个人探索的空间。

第四版教材涵盖了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气象学、全球环境、燃烧与大气污染、除尘装置,以及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城市机动车等的污染控制内容。为了更系统地讲解各专业方向的知识,教材由环境学院多位专家编写,与不同领域的编者沟通时,郝吉明也始终抱着谦逊的学习心态。“在空气质量模型这一章,邢佳老师对这些问题里的难点了解比我深;蒋靖坤老师负责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他会跟我讲学科的最新进展,比如气溶胶的测量;王书肖老师是教材的第叁主编,她的学科背景是化工,具有很重要的跨学科视野。”郝吉明如数家珍,“他们都是行家,我真是收获大了!”新教材注重科教融合,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沿成果与经典知识有机结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一、二、叁、四版

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从48万字到81万字,郝吉明笑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也是“膨胀”了不少。内容多起来之后,他反倒希望未来这本书可以更薄、更精炼,也更便于学生学习。

教材的编写立足中国本土情况,放眼世界环境问题,无论薄还是厚,“这本教材应该始终站在‘美丽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教材问世已35年,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2060年达成“碳中和”的目标,一代代“环境人”与时代同向同行,接续承担培养学科人才、指导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使命。

  • ?

    010-62793001

  •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

    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版权所有 ? 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