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第二版)》:传递法律的温度

2025.03.14

    文字

    郭艺博


    图片设计

    李娜


    资料提供

    教务处  法学院


    编审

    刘蔚如&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周襄楠

    张歌明  张莉

    李萍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民事诉讼法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法学院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以往的民事诉讼法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讲授,专业术语和逻辑推演显得抽象枯燥。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亚新、陈杭平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刘君博合作编撰的《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则独辟蹊径,为广大学习者和法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接地气”的中国民事诉讼法讲解版本。2024年,《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第二版)》获评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

国内第一本创新体例的民事诉讼法教材

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和比较法研究成果的积累,以往的民事诉讼法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和专业术语一直在增加。程序法的学习本就相对枯燥,这样的教材体例也容易让读者提不起兴趣。因此,2005年,王亚新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撰写一本面向中国司法实务的民事诉讼法教材。

王亚新(中)、陈杭平(左)、刘君博(右)

经过十年左右的教学实践储备,王亚新开始撰写《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并在教学中配套使用,课堂上往往座无虚席、气氛活跃。2015年,王亚新邀请陈杭平和刘君博一同参与撰写。 2017年,《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第一版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采用创新体例编撰的民事诉讼法教材。此后,三位老师又根据法律条文的更新和民事诉讼案例的变化不断修订教材,于2021年出版了第二版,并于2022年进行了小幅修改。

与传统的民事诉讼法教材不同,这本教材没有按照法条的顺序设计篇章顺序,而是从司法从业者的视角出发,按照诉讼程序的流程展开。叁位老师把大量司法案例拆解、组合,根据理论进行生动设例,并加入形象直观的图形,便于读者将法理与现实更加紧密地结合。同时,教材并非面面俱到,而是针对民事诉讼法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解释。教材每个章节都有正文和拓展阅读两个部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稳固基础后自由探索。

读教材如“品鱼脍”

法学院学生李嘉骥认为,检验好教材的标准之一是自学。“这本教材真正理解初学者,提前为大家‘砍掉鱼头’‘斩去鱼鳍’‘挑出鱼刺’,把鲜嫩滑弹的‘鱼肉’送到嘴边,我们尽管‘大快朵颐’,享受扎实而有分量的知识。”这本教材不单独讨论抽象的概念,而将晦涩艰深的部分放在章节末的“延伸讨论”板块,真正帮助同学们扫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配合教材教学,陈杭平还会带领同学们前往海淀区法院旁听庭审,让同学们真正进入应用情境思考教材中的理论和观点。

书中插图

这本教材出版后加印数次,在课堂教学之外,也成为了很多法律从业者的实用参考书。“其实对这本教材评价最高的群体,是已前往公检法等实务部门工作的法学毕业生。”陈杭平介绍道。以往,当毕业生们在工作中遇到民事诉讼法方面的复杂问题,去求助于以往的教材时,会发现大部分教材是直接介绍德国、日本的理论,对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帮助不大。而《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因为教材编写和案例采用都很“接地气”,能带给他们更加直接的支持和启发。

打造一本具有“人情味”的教科书

王亚新说:“法官办案,办的不仅是一个案子,实际上是在深度记录别人的人生。”叁位老师从编写教材之初就达成共识,要将人文关怀融入教材之中。

陈杭平经常教导学生“不要成为一个锤子人”。他认为,当同学们手上的工具只有一把锤子时,看什么都是钉子,对世界的认识也就偏颇了。因此,他希望学生们不要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真空状态,而是要拥有同理心,才更能够体味人生百态。而这些,都需要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蕴含在教材中的价值引导。在为教材设例的过程中,叁位老师会选择更加鲜活、有温度的案例,而每一次修订和再版时,他们都会与时俱进地增加实践中的最新案例。

陈杭平曾在“民事诉讼法”的课堂上讲,法学归根结底是一门经世济用的学问,研究并治疗人类社会的疾病。这一理念也渗透在这本教材编撰的方方面面,打造出一本具有“人情味”的教科书。

  • ?

    010-62793001

  •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

    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版权所有 ? 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