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 “人文清华”讲坛邀请历史系教授彭林在新清华学堂发表演讲“人,何以为人”。演讲从走出“半人时代”说起,阐释礼义之道与礼乐人生,带领大家感受中国礼仪文化的风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近千名师生一起到场聆听讲座。
演讲开场时,彭林向全场听众鞠躬致意,这是他数十年来上课的习惯,他不仅讲礼,而且行礼、传播礼。
彭林教授从孔子提出的&濒诲辩耻辞;鸟兽不可与同群&谤诲辩耻辞;,到孟子所言&濒诲辩耻辞;仁义礼智&谤诲辩耻辞;,再到二程以礼为标准、进行&濒诲辩耻辞;禽兽、夷狄、中原民族&谤诲辩耻辞;的分类,最后以《礼记》之言做出回答&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谤诲辩耻辞;。他希望,关乎礼的文化自觉能够真正在每个人心中生根,使人&濒诲辩耻辞;知自别于禽兽&谤诲辩耻辞;,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来生活。
多年来,彭林致力于对儒家经典&濒诲辩耻辞;叁礼&谤诲辩耻辞;的研究,并以古礼复原与今礼重建为己任。演讲中,彭林首次发布了他主导复原的&濒诲辩耻辞;乡射礼&谤诲辩耻辞;视频片段。&濒诲辩耻辞;乡射礼&谤诲辩耻辞;是中国古代的习射之礼,体现了君子之争的理念。结合视频,彭林讲解礼乐知识,带领观众领略古代中国人在礼乐之中展现的英姿与气象。
此外,彭林还介绍了生活礼仪,比如中国古已有之的餐桌礼仪,以及敬谦词的使用方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听众反省并守礼。
演讲最后,彭林再次向现场听众鞠躬致意,全场听众同时起立,鞠躬还礼。(鲍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