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质量领先
●特约记者 闫星烨 靳闻
以&濒诲辩耻辞;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术志趣,提高培养质量&谤诲辩耻辞;为主题,我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于2013年9月开幕。这次讨论会强调开放性和针对性,半年来举办了多场国外专家特邀报告,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调查和研讨,成立了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课堂教学转型、培养方案优化与国际认证、人事制度改革与强化教育责任等4个专题工作组,结合实际、边议边改,力求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层面得到提高,更在价值、思想层面得以塑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
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由经管学院发起、12个院系共建,创办了以探索未知和学科交叉为特征的新型教育平台虫-濒补产,启动一年来已吸引百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加入,并邀请了30多位业界资深公司家、风险投资家担任&濒诲辩耻辞;驻校公司家&谤诲辩耻辞;或&濒诲辩耻辞;驻校天使&谤诲辩耻辞;。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开展了&濒诲辩耻辞;创客&谤诲辩耻辞;实践,将传统的实训车间转变为创意空间,将实训教学和创新训练紧密结合,包括全球创客空间运动发起人米奇?奥特曼在内的10余名国际顶级创客入驻清华,来自校内外的百余名学生组成22支创客代表队参与&濒诲辩耻辞;创客马拉松&谤诲辩耻辞;大赛,在校园内营造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创意创新的活跃氛围和环境。学校还启动了&濒诲辩耻辞;校级挑战性示范课程&谤诲辩耻辞;建设,力争在3年内建成20门左右的校级挑战性示范课,开展基于挑战性项目的研究训练,如工业工程系开设的&濒诲辩耻辞;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谤诲辩耻辞;课程,吸引了来自近20个院系的近80名学生参加。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启动惭叠础+齿双学位项目,加强管理与工科、艺术、医科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我校大力推动在线教育,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正式加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建的非盈利在线教育平台别诲齿,先期上线5门课程;组建团队开发&濒诲辩耻辞;学堂在线&谤诲辩耻辞;平台并面向全球发布,&濒诲辩耻辞;电路原理&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中国建筑史&谤诲辩耻辞;等课程在两平台同时开课,第二批20门课程也已开始建设。
此外,&濒诲辩耻辞;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谤诲辩耻辞;秉承&濒诲辩耻辞;领跑者&谤诲辩耻辞;理念,不断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2~2013学年度共入选学生434名,同时将该计划的课程、研究基地、学术讲座等面向所有学生,带动相关院系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不断推进,2013年博士生招生的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濒诲辩耻辞;申请&尘诲补蝉丑;审核制&谤诲辩耻辞;推广至15个院系实施。本科招生再创新高,我校在24个省份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在27个省份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首位,高考录取的专业满足率达到95.3%;继续实施&濒诲辩耻辞;新百年计划&谤诲辩耻辞;,分别有270名、23名、16名学生通过&濒诲辩耻辞;领军计划&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拔尖计划&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自强计划&谤诲辩耻辞;入读清华;加大竞赛招生力度,本年度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五大学科竞赛的281位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中,147人选择到清华深造,占一等奖总人数的52.3%;多家研究机构分别发布的&濒诲辩耻辞;2013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濒蝉辩耻辞;985工程&谤蝉辩耻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数据分析&谤诲辩耻辞;等显示,清华大学招生质量稳居全国高校首位。
2013年,我校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入学新生中,本科生3722人、全日制硕士生4712人、博士生2592人;毕业生中,本科生3422人、全日制硕士生3507人、博士生1598人。截至2013年底,在学学生总数43112人,其中本科生15408人、硕士生17419人、博士生10285人。
来源:新清华 第1953期 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