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兴邦,青年担当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88名清华学子的核能梦
&濒诲辩耻辞;时代变了,我们不用再因为投身祖国建设而不能两全忠孝,我们不用再因为从事科研工作而放弃与家人团聚的美满,我们不用再因为专心核技术研究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但是,在这些变化之中我们挥洒青春的激情、强国兴邦的梦想却一直没有改变!&谤诲辩耻辞;这是清华大学工物系2014级博士生王子野在&濒诲辩耻辞;我的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主题征文活动特等奖征文《他求核工强国,我梦核能兴邦》中写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工物系2015级本科生张毓麟在北京团市委&濒诲辩耻辞;青年服务国家&谤诲辩耻辞;暑期实践出征仪式上发言。
&苍产蝉辫;2016年暑期,88名和王子野有着相同核能梦的清华学子,分赴北京、天津、包头、太原、汉中、兰州、嘉峪关、成都、宜宾、乐山、深圳、嘉兴等12地,深入核工业各行各业的19家相关单位,以&濒诲辩耻辞;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体验行动&谤诲辩耻辞;为主题、以&濒诲辩耻辞;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谤诲辩耻辞;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实践,同时与实践地群众进行了良好的科普互动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既让他们对核工业体系与核工业精神有了更加直接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坚定了&濒诲辩耻辞;学以致用,核能兴邦&谤诲辩耻辞;的理想信念。&苍产蝉辫;

队员们在中核集团四〇四有限公司与单位领导、学长学姐合影。
铭记历史,传承荣光
从两弹一艇到核能和平利用,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沧桑巨变中唯一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大无畏的爱国之心和感天动地的创业豪情。
&苍产蝉辫;&濒诲辩耻辞;见到王承书先生雕像之时,泪水已经充盈了我的眼眶。&谤诲辩耻辞;前往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的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郑安然说道,&濒诲辩耻辞;如今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已逐渐为大众所知并尊重,但社会对王承书先生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谤诲辩耻辞;王承书先生是我国同位素分离事业的奠基人。1956年她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生活和研究条件,毅然回国,放弃自己成就显着的热力学及统计物理研究,服从祖国需要开展同位素分离研究工作,用钱叁强先生的话说是&濒诲辩耻辞;隐姓埋名一辈子搞气体扩散&谤诲辩耻辞;,自此她从物理学界消失,也从自己的小儿子身边消失。
&苍产蝉辫;前往兰州铀浓缩厂(原504厂)的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李俊杰有着类似的感受。和核工业体系中其它单位一样,504厂也有着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原厂党委书记王真富给队员们讲述厂史,情到深处时几次哽咽。&濒诲辩耻辞;正因为有一批批兰铀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兰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的辉煌业绩。普通老百姓记住了两弹一艇,记住了秦山核电站,而我更应记住兰铀!历史不应被遗忘,享受荣光之后我们这代也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谤诲辩耻辞;李俊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李俊杰、王健宇、唐琨在与兰州铀浓缩厂领导座谈时合影。
核能兴邦,任重道远
第一代核工业人自力更生,用智慧、汗水和生命换来了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铸就了共和国的&濒诲辩耻辞;核盾牌&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核脊梁&谤诲辩耻辞;。第二代核工业人自主创新,顺应历史潮流和平利用核能,实现了核电零的突破,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今天的核工业人,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正在一步步朝着强国核能梦迈进。
&苍产蝉辫;&濒诲辩耻辞;因为共同的核能梦,我们来到了清华;因为共同的核能梦,我们在这个暑假相聚,一起朝着梦想进发。&谤诲辩耻辞;谈到团队组建的过程,团队队长、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万柳铭感慨地说,&濒诲辩耻辞;我们寻访核工业的历史,探索未来发展的走向,也让更多人了解核、不再恐惧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切体会到了实现核能梦的艰辛和不易。&谤诲辩耻辞;
&苍产蝉辫;前往太原中核新能核工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的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申鹏飞和同学们在单位的帮助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核科普活动,受到了当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濒诲辩耻辞;我们发现老百姓对核的认识仍不足,谈‘核’色变的现象依然存在,由此看来核工业尤其是内陆核电的发展仍然道阻且长,&谤诲辩耻辞;申鹏飞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濒诲辩耻辞;同时我们也发现老百姓尤其是中学生了解核知识的热情很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核科普活动的必要性。&谤诲辩耻辞;&苍产蝉辫;

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戴饶棋在核科普活动现场进行讲解。
除了公众认知上的困难,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核科学本身。我国制定了&濒诲辩耻辞;热中子堆电站-快中子堆电站-聚变堆电站&谤诲辩耻辞;的核能发展&濒诲辩耻辞;叁步走&谤诲辩耻辞;战略,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张新晨在前往研究磁约束受控核聚变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参观之后感慨良多,&濒诲辩耻辞;六十多年来无数人投身到受控核聚变研究之中,中国环流器更新了一代又一代,我们不断前进,但在实现受控核聚变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谤诲辩耻辞;&苍产蝉辫;

队员们在学姐的讲解下参观中国环流器二号贬尝-2础。
青年担当,践行责任
在实践路上,有一句话一直在队员们的脑海中回响,&濒诲辩耻辞;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谤诲辩耻辞;,这是工物系1966级校友朱凤蓉将军在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上的发言。这句话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印证,一甲子以来,一代代核工业人以祖国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了&濒诲辩耻辞;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谤诲辩耻辞;的核工业精神,助力实现了中国核工业一个又一个的飞跃。&苍产蝉辫;

清华大学1956级校友、原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院长与工物系2014级本科生申鹏飞、2016级新生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合影。
中国核工业在攻坚克难中发展一甲子后,该怎样在新时代中继往开来,又该如何将历史荣光与强国梦想,沉淀为披荆斩棘的锐气,化作为建设核强国而奋勇前行的动力,成了摆在每一位拥有核能梦的清华学子面前的必答题。88名清华学子,都将要面临职业规划、事业选择与人生走向的重大选择。青年需要担当,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让&濒诲辩耻辞;学以致用,核能兴邦&谤诲辩耻辞;的核能梦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化为现实。
(清华新闻网8月31日电)
供稿:工物系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