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学者应成为国家未来&濒诲辩耻辞;瞭望者&谤诲辩耻辞;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01-28 孙自法
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28日在北京表示,作为中国学者,应当成为国家未来的&濒诲辩耻辞;瞭望者&谤诲辩耻辞;、国家战略的&濒诲辩耻辞;谋划者&谤诲辩耻辞;、国家智库的&濒诲辩耻辞;担当者&谤诲辩耻辞;、国家治理的&濒诲辩耻辞;监督者&谤诲辩耻辞;,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看得更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天下午在北京举行&濒诲辩耻辞;国家未来与学者责任&谤诲辩耻辞;暨胡鞍钢教授系列着作学术研讨会,胡鞍钢与会并作上述表示。
&濒诲辩耻辞;中国既是我们学术创新、学术思想的来源,更是我们实现学术追求、承担学术责任的大舞台、大天地。&谤诲辩耻辞;他说,中国学者应以&濒诲辩耻辞;知识为民,知识报国&谤诲辩耻辞;为宗旨,秉持&濒诲辩耻辞;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还要想国家之所未想&谤诲辩耻辞;的理念,追求&濒诲辩耻辞;与中国兴盛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变革俱进&谤诲辩耻辞;。
胡鞍钢介绍说,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作为一个大学的思想库,其专长就是国情研究与国策研究,主要在3个层次开展系统研究、跟踪研究和长期研究:
一是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发展理论方面的研究,强调理论性、历史性、实证性;二是中国战略和中国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包括国家五年规划、国家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长远发展设想等,强调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叁是中国重大挑战与重大政策研究,强调前瞻性、针对性和对策性。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又可在大学校园里进教材、进课堂,以教书育人,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