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础滨应用中塑造核心竞争力”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分享了自己的思路。
朱旭峰在研讨中表示,这其实是人类在两种价值观上的讨论,第一种是现实主义,第二种是科幻理解。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叁种可能的未来走向。
第一种情况,可能地球未来会发展成全是机器人,“人已经被杀掉”。在这种情况下,地球的文明形态将彻底转变为机器人文明。
第二种情况,人类不会轻易坐以待毙。面对人工智能的威胁,人类会运用各种技术改造自身。传统的自然进化模式将被打破,生命伦理的限制也可能被突破。比如,人类可能将手臂改造成机器手臂,借助基因工程开发大脑至90%的潜能,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让人类自身拥有和机器一样强大的能力,以此来应对生存危机。
第叁种情况,还有部分人会选择逃离地球,向星际文明迈进。马斯克布局火星的行动,便是对新人类文明的积极探索。
朱旭峰的发言刚落,现场嘉宾便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位嘉宾当场反问道:“人工智能难道追不到火星吗?”让在场观众忍俊不禁。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