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正学在开幕式上表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促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之举。论坛旨在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
“实践教学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需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升级发展。”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表示,破解“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脱节问题,需要构建“问题导向-知识探索-实践验证”闭环模式,通过体系化课程设计将理论难点与学生困惑深度绑定,并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学习”叁位一体育人模式。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进平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以培养热爱生命、热爱劳动、关心民间疾苦的时代新人为价值诉求。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要贯彻落实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为实践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遭遇的现实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不仅由思政课自身性质、任务及其教学目标决定,也是党百年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与基本经验。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认为,推动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把社会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课堂内容。要推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协调,推动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先春表示,“大思政课”必须关涉“国之大者”,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新时代“大课堂”,将新时代伟大成就融入教学。开展“大思政课”必须具备“大视野”,教师应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开阔的知识视野和宽阔的实践视野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大格局”。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