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绍大桥设计者林道锦:&濒诲辩耻辞;大桥就是我的另一个孩子&谤诲辩耻辞;
来源:绍兴晚报 2013-7-18

从2008年12月开工,到2013年2月3日大桥合龙,无数辛勤的劳动者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在嘉绍大桥建设工地上挥洒着汗水和智慧。将近5年的时间,他们和大桥朝夕相伴,看着大桥在自己的手下一天天拔节生长,他们也在大桥的见证下,恋爱、结婚、生子&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很多人说,大桥就是他们的另一个&濒诲辩耻辞;孩子&谤诲辩耻辞;,是他们一生为之骄傲的作品。
&濒诲辩耻辞;那是我最绝望、最痛苦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办?我每天吃饭时都在想,睡觉时还在想。有一天晚上我长久地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遐想,看着屏幕上的桥,恨不得用手把它托起来,然后,我就真得伸出双手了。这时,脑子里突然轰地一响,真的是灵光乍现,对,为什么不把它托起来?&谤诲辩耻辞;工程早已竣工,昨天,坐在项目部等待参加通车仪式的林道锦回忆往事时依然露出神往的表情。
后来,他真的设计了一个托架,把桥托了起来。在如此恶劣的水文条件下,他顶住压力,弃用国内外通行的粗壮的塔型,而选择秀丽的独柱塔型,既满足了受力要求,又符合施工条件,这在世界现行的桥梁建造中都是非常罕见的,&濒诲辩耻辞;应该可以写入教科书。&谤诲辩耻辞;他露出少见的自负表情。
林道锦,人称&濒诲辩耻辞;林博士&谤诲辩耻辞;,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嘉绍大桥主体部分六塔斜拉桥的设计者之一。帅气、内敛,说起技术问题滔滔不绝,问起生活故事就笑而不答,大桥工程指挥部的人都说打开&濒诲辩耻辞;林博士&谤诲辩耻辞;的心门很难,但走近了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个&濒诲辩耻辞;多情&谤诲辩耻辞;的工科男。
&濒诲辩耻辞;建设大桥的过程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谤诲辩耻辞;
2008年,林道锦32岁,刚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4年,儿子2岁。这年5月,他被派到了绍兴嘉绍大桥建设工地。
大部分设计师的工作可能只需要坐在办公室,但嘉绍大桥建桥有着堪称世界上最为恶劣的水文条件,设计的过程便充满了挑战和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施工前,他和同事深入一线,做了很多补充实验。
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推进,新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他必须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濒诲辩耻辞;逼得我们不断地去想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这是一个绞尽脑汁的过程。&谤诲辩耻辞;最典型的如&濒诲辩耻辞;钢性铰&谤诲辩耻辞;,这是他的发明。他把它设计出来了,却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名字。&濒诲辩耻辞;它就相当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把它孕育出来了,然后给它取了个名字。&谤诲辩耻辞;后来,这一名字获得了交通部的认可。
在设计中,他和他的团队用了很多从未用过的新技术,以至于有桥梁专家被他们吓倒,&濒诲辩耻辞;这可是国家重点工程,你搞这么多创新?&谤诲辩耻辞;
作为一个&濒诲辩耻辞;技术控&谤诲辩耻辞;,林道锦说,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不断地有新的发现,然后创造性地去解决它,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然,深刻的快乐永远是和巨大的痛苦相伴随的。
&濒诲辩耻辞;建设大桥又是一个如履薄冰的过程,一招不慎,很可能就是毁灭性的灾难。&谤诲辩耻辞;林道锦说,其间,他遇到过很多绝望、难熬的时刻,比如在选择独柱塔型还是粗壮塔型时,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面临着巨大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他差一点就放弃了。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正确,&濒诲辩耻辞;我很骄傲,我真的很骄傲。&谤诲辩耻辞;
2013年2月3日,大桥合龙时,所有人都在喝酒、庆祝、狂喜,但林道锦却出奇的平静,&濒诲辩耻辞;就觉得,啊,安全了,可以睡个好觉了&谤诲辩耻辞;。
林道锦说,嘉绍大桥是他毕业后参与的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孩子,将永远刻入他的生命中。
而对他在北京的另一个孩子,他充满了愧疚。2008年,他来绍兴时,孩子不到2岁,当他完成使命,回到北京时,儿子已经读小学了。&濒诲辩耻辞;这肯定是个遗憾,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就错过了。&谤诲辩耻辞;他闭上了眼睛,半天没有说话。
今年春节,他特意把妻儿带到嘉绍大桥,&濒诲辩耻辞;让他们看看我在干什么。&谤诲辩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