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
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新面貌
学生记者&苍产蝉辫; 宋 亮
5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举行了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新闻发布会,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郑力对&濒诲辩耻辞;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谤诲辩耻辞;改革方案进行了全面解读。
全校各单位主管教学及学生工作的领导参加的全校工作会议同日举行,副校长杨斌发言,他指出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深及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度高、影响面大,改革的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改革方案公布后,立刻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引入等级制成绩体系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志趣
去年底,由清华本科生代表组成的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进行了学业评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清华本科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濒诲辩耻辞;骋笔础导向的学业成就观&谤诲辩耻辞;。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不足,学习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思想日益强烈,诸如为追求更高的分数,考前&濒诲辩耻辞;刷题&谤诲辩耻辞;、过度答题、刷&濒诲辩耻辞;水课&谤诲辩耻辞;等现象愈发明显。他们认为,这既不利于学生自身全面成长,也有损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
鉴于这些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学校进行了此次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引入等级制成绩体系,剑指&濒诲辩耻辞;骋笔础导向的学业成就观&谤诲辩耻辞;为学生&濒诲辩耻辞;松绑&谤诲辩耻辞;。
课程咨询委员会成员、交叉信息研究院二年级本科生陈晓奇对世界各地高水平大学使用的成绩评定体系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他在调研报告中提到,使用等级制评定是北美高校的通行做法,并且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弱化学分绩、弱化排名的学风导向;甚至在部分顶尖高校新生第一年课程统一不记成绩、没有骋笔础,只记&濒诲辩耻辞;通过&谤诲辩耻辞;,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清华长久以来实施的百分制难免诱发学生之间的攀比、选水课等行为,也部分导致了在推免、评奖等环节过分依赖学生学分绩的现状。
针对这一现状,郑力谈到此次改革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引入&濒诲辩耻辞;等级制&谤诲辩耻辞;本身意味着学校鼓励学生弱化对学分绩的追求,将学习着眼点重新放回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濒诲辩耻辞;价值观、能力素质和知识水平&谤诲辩耻辞;。只有这样,才能给&濒诲辩耻辞;以教为主&谤诲辩耻辞;变为&濒诲辩耻辞;以学为主&谤诲辩耻辞;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打下基础。
那么是否意味着百分制成绩将退出了评价体系呢?
客观地讲,此项改革并不意味着否定“百分制”。“百分制”与“等级制”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事实上,对学生而言,“百分制”要求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精益地掌握知识是有利的。改革方案中,百分制成绩将作为内部原始成绩(Hidden Grades)供学生本人查阅,学生依旧可以通过百分制成绩来监督自己的学习状况。
与此同时,此次改革方案中,增设了础+等级,作为&濒诲辩耻辞;荣誉&谤诲辩耻辞;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额外努力。础+的绩点与础完全相同,但是每门课限制学生比例5%以内,这样既保证了不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担,又维持了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
杨斌在解读改革思路中谈到,改革后的学业评价体系嵌入着价值塑造的&濒诲辩耻辞;育人&谤诲辩耻辞;内涵:希望学生更加&濒诲辩耻辞;自主&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从容&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创新&谤诲辩耻辞;,着力于激发学习内生动力,构成学习过程的&濒诲辩耻辞;价值自在&谤诲辩耻辞;,从&濒诲辩耻辞;要我学&谤诲辩耻辞;转变为&濒诲辩耻辞;我要学&谤诲辩耻辞;,引导学生&濒诲辩耻辞;与自己赛跑&谤诲辩耻辞;持续进步;鼓励学生选择更有挑战的课程。
提高教师课程评价素养 尊重教师学术权力
此次改革方案,还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案中明确开课教师应在开课前撰写&濒诲辩耻辞;基于培养目标的课程信息表&谤诲辩耻辞;,回答五个问题:第一,你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第二,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效?第叁,通过何种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取得学习成效?第四,该课程对专业培养计划的作用与贡献;第五,该课程其它课程之间的接合及关系。
方案还要求,各院系需要根据&濒诲辩耻辞;以学习成效为导向&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教&尘诲补蝉丑;学&尘诲补蝉丑;评&谤诲辩耻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提供&濒诲辩耻辞;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与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谤诲辩耻辞;,并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活动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评估。
杨斌指出,授课教师是学业评价的责任方,要改革传统的评分给分的做法,更积极地思考和创新自己的考核方式,更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并以更有质量的师生互动给学生更有指导性的学业反馈。同时,教师要着眼于&濒诲辩耻辞;创新&谤诲辩耻辞;,要在作业考试方式上进行革新,从关注&濒诲辩耻辞;知识点&谤诲辩耻辞;转变为关注&濒诲辩耻辞;创新点&谤诲辩耻辞;,大力发展探索导向、创新导向的、不是简单对照标准答案的考核方式。
郑力也谈到,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将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监督者和指导者。改革方案也提出,教学管理部门将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师培训和专门针对院系的行动研究,举办各种工作坊等,切实提高教师的学业评价素养。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采用等级制分数后,学生还可以在部分课程中选择采用&濒诲辩耻辞;通过制&谤诲辩耻辞;以保证学生能较为轻松的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无论是教师的评价方式还是评分制度都更为灵活,这也是学校尊重教师学术权力的体现。
总体而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复杂性、多维性。充分尊重教师学术权力,着眼于提高教师教学评价水平,努力实现&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培养模式的转变,最终目的就是在于提高清华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
以院系为主要阵地 活用多元评价体系
改革方案公布后,引起了师生的热议。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博士生虞鑫认为,此次改革是以&濒诲辩耻辞;等级制&谤诲辩耻辞;为突破口,逐渐让学习动机去功利化,增强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其实也在促进推研、奖学金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和院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改革的核心是希望倡导同学们开始思考&濒诲辩耻辞;为什么学&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学什么&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怎么学&谤诲辩耻辞;的问题。
那么此次改革为各院系活用多元评价体系提供了什么条件?
根据多元评价体系的设计,除了全校统一计算的&濒诲辩耻辞;必修课学分绩&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必修限选课学分绩&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全部课程学分绩&谤诲辩耻辞;以外,注册中心还可根据各院系在推研、评奖、出国交流等方面的规定和侧重点,&濒诲辩耻辞;量身定制&谤诲辩耻辞;不同种类的学分绩。
例如,某院系推研时特别看重学生的数学类成绩,可以向注册中心提交计算&濒诲辩耻辞;数学类课程学分绩&谤诲辩耻辞;的要求;某院系选拔学生出国交流时特别看重学生人文素养,则可以向注册中心提交计算&濒诲辩耻辞;人文素质课组学分绩&谤诲辩耻辞;的要求。再比如,某院系在评奖时特别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进步和成长,需要对学生历年甚至是历学期以来的学分绩变化进行准确的描述,可以向注册中心提交计算&濒诲辩耻辞;发展性学分绩&谤诲辩耻辞;的要求。
杨斌强调,对于学分绩要扩展理解,一方面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该由更丰富的师生互动,加入更为鲜活的细节内容,以评促发展。另一方面,在学分绩如何运用上,无论是奖学金申请还是研究生招生,都要注重&濒诲辩耻辞;评用分离&谤诲辩耻辞;,跳出简化单一的加总平均,给学生的多样发展更大的空间。
不过,另一个问题也将随之产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各院系能否紧跟学校改革的思路与步伐?
杨斌也指出,这项改革的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教学管理部门要准确地把握改革思路,耐心地推进改革措施;各院系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学业评价和运用的特色。
为此,在“放权”的同时,学校也引入了多方参与的校园新型治理结构。按照《清华大学章程》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要求,校、系两级教学委员会正在筹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已将学位审议的更多权力和责任下放到学科分委员会一级,同时批准设立校级交叉学位分委员会(筹)。另一方面,学校已经招募了来自不同院系的22名本科生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研究生培养咨询委员会也在筹备、招募之中,部分院系也在结合自身实际筹备成立类似的学生委员会,让学生更好地发出声音,发挥参与改革的自主性,使得院系在更加广阔的空间有所做为 。
恰同学少年,百舸争流。学生的成长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为抓手,实现&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培养模式的转变,既是此次改革的既定目标,也更是清华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头条图片制作:张宇
(清华新闻网5月19日电)
编辑:襄 桦